范文范本作文

以随为命题作文

本文已影响 6.02K人 

  [文题]

以随为命题作文

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

“随”字意义简单而丰富:跟随、随顺、随便、随手……随,是一种现象,一种姿态;随,是一种哲理,一种境界。

请以“随”为题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。要求角度自选,立意自定;除诗歌外,文体自选。

  [写作指导]

有些题目,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,如2005年北京高考题“安”、2010年湖南高考题“早”等,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,以增加审题难度,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度。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,题旨就会显现出来,从而化难为易。题目是独词的,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,就要更准确、全面挖掘该词的内涵和外延。独字式题目,其宽阔的外延虽然给考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,但其中也埋伏着写空、写虚的危险。因此,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有效限制、分割,把大问题化作一个个小问题来做,使得文章内容具体充实。

如果写议论文,写作中要注意辩证地思考问题,一分为二地分析“随”。以“随便”为例,我们可以说随声附和是一种社会现象,随和性格是一种谦和的姿态,也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心态,随性生活、随顺自然是一种人生境界,随机应变是一种人生的智慧,随遇而安是一种生存哲学。但是原则问题不可随便,欲成就大事者小处不可随便。总之,正确的潮流我们要坚决跟随,不正确的人或事我们要坚决不随便。

  [存在误区]

1.通篇和“随”毫无关联,完全记叙一个无关的事例,把命题完全丢在一边自说自话,甚至通篇看不到一个“随”字。

2.单纯论说“随”,把“随”这个字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加以分析,显得空洞。比如“随”是一种素质。再如:“随”不经大脑的思考、“随”具有中庸之美、“随”不可以事事都以“随”为核心。

3.虽然将“随”组了词,但组词的角度不好,比如组成“随着”,这是个介词,词语本身根本无意义,就不能表明一个观点出来。或者组个比较低级的词语,比如“随手”,就写随手丢垃圾等现象,太浅薄了。

4.基本全是正面立论,缺少辩证分析。比如“随心所欲”,只分析其意义和重要性,不会分析“随心所欲”不能突破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限制。

5.写的点太多,一文之中出现很多不同的由“随”组成的词,最后就不知什么中心了。

  [例文]
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但我以为,它的特征之一,便是“随”。

《五灯会元》云:“随遇,随喜,随善,随心,随缘。”佛教,并非中国本土文化,不过,自从唐朝开始,对其一番改造后,就另当别论了。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对佛教改造的程度之深。与藏传佛教及印度佛教一样,中原佛教的核心教义也是轮回、因果、众生皆苦。所不同的是,印度佛教崇尚以自身的毁灭与对死亡的无畏来登极乐,而中原佛教讲究内心清静,将“众生皆苦”缩小为“有求皆苦”,宣扬“随缘”。这在印度与藏传佛教中是没有的。

“随”,既然对外来文化的影响都如此之大,而中国本土所诞生的文化中,“随”的意味就更为浓厚了。

《易经》有言云:“于乱世隐,于盛事仕。”道家讲究天人感应,世道昌盛,就可以出来展现才华;乱世当前,就应当神华内敛,养精蓄锐。而《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》又曰:“上士不争,下士好争;上德不德,下徳执德;执着之者,不名道德。”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就连《太极拳拳义》也是:“以静制动,以慢打快,后发先至。”不得不说,道家,把“随”字的精义发挥到了极致,所谓随遇而安是也。

近现代,有人偶然间发现了儒、道两家的各自优点,提出了“儒道互补”的学说。而我以为,互补的结合处,正是这个“随”字。《论语》中有“欲速则不达”“过犹不及”“君子和而不同”等等,无不体现“随”的思想。但是,与儒、道同时期的`名家、阴阳家、纵横家等早已绝迹,墨家传下了《墨经》残卷,其他的大多灰飞烟灭了。历史更需要兼济天下、经世济民的儒道互补,随机应变。

当今世界,生活之严苛,人心之险恶,金钱之强大,都是前所未有的。所谓的“相忘于江湖”,就像是一场梦,而梦醒之后,仅剩下一身夜雨秋凉。

在看完《厚黑学》后,我觉得“厚黑”是“随”文化的一种极端化与变态化。人活着,总要有点儿尊严。人生在世,总有一死,只是早晚而已。如果为了多活一时而不择手段,以为万事只有天知、地知、我知而肆无忌惮,那么,人与禽兽又有何异呢?人之为人,为万物之灵长,就在于我们有荣辱,存礼节,守尊严。

“人咬得菜根,便万事可做。”“随”得恰到好处,也是一种境界。“随”就是要以低姿态看世间万事,“花看半开,酒饮微醺,此中大有佳境。”的确,“随”中大有佳境。

  [评点]

作者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所涉猎,旁征博引,信手拈来,但不人云亦云,而是通过自己的整合,发表了独特的见解,实在难能可贵。其次,作者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,语言深刻、犀利,具有一定的哲理性。

猜你喜欢

热点阅读

最新文章

推荐阅读